华洋股东变更为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接管全球最大多用途纸浆船“GREEN RIO GRANDE"轮。
华洋经营和资产管理船舶达40艘。
期末在船船员超万人。
与合作伙伴成立北京全球气象导航技术有限公司,
致力于国产远洋船舶导航系统研发与应用。
参与并管理国内首艘大型汽车滚装船“久洋兴”轮。
与招银租赁和光大租赁共同建造并光租4条新造船项目。
华洋合并账户收入破15亿。
船舶管理步入国内第三方船舶管理机构的第一梯队,
管理船队数量达150艘。
依托全产业链优势,大力发展海外船员招募,
成立国际船员管理中心。
华洋办公地址迁至环球贸易中心。
船管业务营收首次突破5000万元。
接管2艘集装箱船,突破集装箱船舶管理空白。
成立航运事业部。
派船员人数达1.5万人次。
华洋管理公司管理的OCEAN ANG轮于爱琴海救起
40余位落水遇险难民,管理公司受到
香港海事处的表扬和希腊海岸警卫队的表彰。
海事服务网CNSS牵头成立港航新媒体联盟。
与合作伙伴成立久洋船务有限公司,参与并管理
第一条汽车船“久洋吉”轮。
华洋海事中心完成公司制改制,
企业性质变更为有限责任公司,
企业名称变更为“华洋海事中心有限公司”。
整合信息板块,成立信息事业部。
华洋集团年收入破10亿。
举办第一届中国国际船舶技术与安全论坛。
华洋取得内外贸兼营资质。
提出“航运业态再造的探索者;海事技术服务的引领者;
航海科技转化的推进器;现代航海文化的传播人”目标。
洛阳华洋被授予洛阳市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成立华洋海事(天津)人力资源有限公司,
华洋新航(北京)船舶技术有限公司,
开启华洋综合改革。
成功举办第一届郑和航海风云榜推选活动。
接管油化船、大型科考船,进一步丰富船舶管理类型。
华洋划归至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管理。
华洋购置自有船舶“华洋传奇”轮。
开始在大连海事大学海上专业设立奖助学金。
响应“一带一路”倡议,
成立缅甸华洋海事服务有限公司。
成立华洋(新加坡)船务有限公司。
与金融机构合作,参与新造2条6.4万吨散货船。
与民生租赁合作进入船舶持有与经营业务,
达成四艘7.6吨巴拿马型船光租合作,
航运经营业务正式启动。
成立香港华洋海事有限公司,
华洋服务网络布局向境外延伸。
与交通运输管理干部学院合作建立船员培训中心。
华洋船舶管理业务整体迁至天津办公区。
船舶管理事业部成立并取得
DOC认证和国际船舶管理资质。
管理第一艘大型商船,
正式进入国际船舶管理业务领域。
年派船员量突破万人次。
被巴拿马授权成为国内第一家
领事级巴拿马船旗国船舶注册、检验等服务提供商。
举办华洋十五周年音乐会。
与合作伙伴成立
北京华洋峻峰信息工程股份公司并取得双软资格认证。
涉足船舶管理领域,管理第一艘近海公务船。
取得系统集成二级资质认证。
成立劳务事业部。
华洋集团年收入破亿。
创建海事服务网CNSS。
开展港口拖轮、近洋小型船舶管理业务。
成立武汉华洋海事服务有限公司,
航运服务网络辐射至沿江主场区。
华洋员工人数突破300人。
华洋、HUAYANG取得商标注册。
开展马绍尔授权在国内从事马绍尔船旗检查业务。
开始在黄河小浪底库区承建华洋母亲河绿化基地。
华洋国内沿海服务网络布局基本完成。
办公地点迁至北京市朝阳区通联大厦。
华洋与日本船东先锋企业签订
全套班子散货船配员合同并完成“Baizo”轮接船业务。
通过ISO9002质量体系认证、
挪威船级社DNV船员管理规则认证。
签订第一份海员外派合同,
争取到了第一个新加坡船东。
与合作伙伴进入信息科技市场,
成立北京尖峰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
办公地点迁至天坛东门东南商务会馆(已拆除)。
成立北京海运旅行社
(后更名为“北京华洋海运旅行社有限公司”)。
开启为国外船舶检修、监造业务。
与威尔森集团合资成立
威尔森华洋国际海运服务有限公司。
经交通部批准,
中国海事服务中心投资成立华洋海事中心。
工作地点由原交通部招待所迁至
广安门外蓝港大厦(已拆除)。